须知,小儿的康复及其教育工作有这些鲜明的特

时间 :2021-04-22点击 :栏目 :听力课堂

 

 

 

小儿的康复及其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小儿康复能否成功,早期教育能否取得最大实效,取决于人们对小儿康复及其教育特点与内涵的正确认知。小儿康复及其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图片

一、鲜明的根基性

小儿听觉言语康复教育对象是学前听障儿童,学前听障儿童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所受的教育不仅仅影响到青少年期,而是会贯穿一生。

 

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听障儿童终生教育的根基教育。小儿早期康复教育是在为其初等教育打基础,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种基础性,并不是为了以后,而是必然影响以后。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实施应着眼于未来所接受的教育的全局,而不是单纯地以普通小学的现状为定向,即不是适应、迎合小学教育现实。目前,那些把小学内容下放到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现,事实这种做法并未着眼于听障儿童未来发展的需要。小儿早期康复教育鲜明的根基性要求我们,应把重点放在人的发展上,以连续整体的眼光看待和规划听障儿童儿童、少年、青年期的学习,使这些时期成为终生教育的基础部分。对于这样一种性质的教育,我们没有轻视它的“权利”,只有精心设计它的“义务”。

 

图片

二、整合的专业性

国内外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成功的实践证明,一个听障儿童的最终康复离不开儿科医生、耳科医生、心理医生、听力医生、矫治专家、评估专家、语言学家、特教专家、康复教师、资源教师以及听障儿童家长的共同努力所形成的专业与教育合力。专业小组服务( TEAM Work)的方式,正是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整合的专业性”的集中而具体的体现。按照这一工作特性要求,听障儿童康复教师不仅要具备普教与特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听障儿童康复所需的专业整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图片

三、协调的社会性

小儿早期康复教育凸显的整合专业性,也就决定了其自身自启动之时就具备了明显的社会性。目前的中国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讲,整体上还处在“社会情感”"阶段,并未完全进入“社会权益”阶段。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子系统的职能分工,客观上会影响着听障儿童康复事业整体而快速的推进。这就使得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除了自身的康复、教育职能之外,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协调功能。“协调”成为现阶段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社会化工作的全部内涵。一方面要通过一级组织协调相关的卫生、民政、教育等系统中的职能部门,为听障儿童的康复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听障儿童康复的实际效果,宣传和教育社会,形成一个利于听障儿童康复、成长的社会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系统下,听障儿童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