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戴助听器效果不如别人好?

时间 :2020-11-27点击 :栏目 :听力课堂
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性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影响效果的因素可分为内外因两大部分。
言语识别率
只要听得见,就一定能听清么?
不一定呦!
最大言语识别率测的就是受试者在能听见的情况下听懂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超过90%,选配助听器的满意度高,效果甚至可以称之为立竿见影的;如果比例低于50%的话,想单纯靠“听”来交流就比较困难了。
实际上相对于纯音听阈来说,最大言语识别率对于预估助听器配戴效果更准确。
 
身体状况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硬化,这些疾病影响整体健康状况,必然也会影响听力,可能导致听力明显波动。而无法及时调试参数,就会造成对助听器的不满。
而暴躁易怒、忧虑郁结等负面情绪可能会造成听力进一步下降。
 
期望值
“助听器要小,最好看不见”
“助听器要便宜,最好政府免费发”
“助听器要舒服,最好戴上没感觉”
“助听器要清楚,最好跟正常听力一样”
“助听器要结实,最好永远不坏”
……
用户的期望值太高,会导致对助听效果不满,验配师会根据听力情况与所配机型协助用户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外因
助听器级别
助听器大致分为入门级、舒适级、顶级,入门级产品在安静环境能听清,在复杂的噪音环境可能无法让用户满意。用户使用符合需求的助听器及配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保养维护
作为电子产品,助听器需要定期除湿、清洁,还要避免磕碰,如果保养不当出现声小、声音时有时无等现象,必然引起用户不满。
使用环境
虽然顶级的助听器降噪能力更好,但想在餐厅、讨论会这种环境获得与安静环境一样的效果还是有些不现实,希望用户理解助听器的技术暂时还达不到能像正常耳一样的效果。
 
虽然用户第一次使用助听器时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它是改善听力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提高了言语交流能力就是提高社会交流能力,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认知能力退化,提高避险能力与安全性。有研究表明,言语分辨能力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因此越晚配戴助听器效果越差。